在机关走廊里,常能听到这样的低语:“某某又去领导办公室‘汇报思想’了”“这次调整他肯定能上”……这些议论折射出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:部分年轻干部把“职业规划”扭曲为“升迁设计”,将“个人发展”凌驾于“事业发展”之上。他们精心绘制“晋升时刻表”,却荒废了为民服务的责任田;热衷计算“提拔窗口期”,却忽略了干事创业的黄金期。这种“自我设计”的歪风,不仅扭曲了年轻干部的成长观,更会侵蚀干部队伍的根基。
《论语》有云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”年轻干部的焦虑不应是“何时能上位”,而应是“凭什么能立身”。当下一些干部把“三年副科、五年正科”当作人生信条,工作刚有起色就想着“挪位置”,基层经历尚浅就开始“找门路”。哪个岗位提拔快就往哪钻,什么工作出政绩就抓什么,搞“精准投机”。这种“设计大师”式的干部,看似精明,实则糊涂——他们设计得了个人仕途,却设计不了群众口碑;计算得了晋升年限,却计算不了事业成败。
“自我设计”的本质是价值观的错位。一些年轻干部常以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”自我辩解,却忘了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”的古训。当“三年不动就有危机感”成为普遍心态,当“五年不提拔就觉组织亏欠”形成错误认知,这样的干部如何能静下心来谋实事、沉下身去解民忧?“功名万里忙如燕,斯文一脉微如线。”当年轻干部把聪明才智都用在“自我设计”上,国家事业又怎能不蒙受损失?更危险的是,这种扭曲的晋升焦虑极易演变为“补偿心理”——仕途受阻就寻求物质补偿,升迁无望就打起权力变现的主意。近年来一些“80后”“90后”干部刚起步就跌倒的案例,不少都是从“设计落空”走向“自我放纵”的悲剧。
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年轻干部若将志向局限在官位晋升上,就如同在方寸之地画地为牢,既束缚了自身格局,更辜负了组织培养。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:“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”醉心于“自我设计”的干部,既因“惰”而不愿沉心实干,又因“傲”而自以为能算计仕途,最终只会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。
破除“自我设计”的迷障,需从三个方面正本清源:一要筑牢思想根基,引导年轻干部深刻认识“有为才有位”的成长逻辑,把心思用在提升能力、服务群众上;二要优化成长路径,通过基层墩苗、多岗锻炼等方式,让干部在实践磨砺中校正成长预期;三要净化政治生态,坚决防止“会跑会要”的得势、“踏实肯干”的吃亏,树立“注重实绩、群众公认”的鲜明导向,让真正埋头苦干的干部有舞台、有奔头。
干部成长如同树木生长,有其自然规律。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,深耕厚植方能根深叶茂。年轻干部当循“厚积薄发”之道,效毛竹三年扎根、一朝破土;当悟“大器晚成”之理,法良木百年积势、久砺成梁。唯有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,将小我成长系于国家发展,方能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,在奉献社会中书写人生华章。
(作者:梁城)
编 辑 | 黄佳婷
责 编 | 黄盛群 刘 英
美 编 | 席珺珺 何洁玲 李育曦
编 审 | 谢 晓 周运华
投稿邮箱 | yjyz003@163.com
— END —
公牛配资-公牛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网-实盘配资炒股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